但领先这么多,还是每球得分制,大家其实都对第二局的结局不太做怀疑。
林幕更加坚信他们不可能让对方连续拿分的。
当然,战略上自信,可战术上,该重视的还是要重视的。
对方袁志的发球,可并不弱。
至于对方想的那些有的没的,甚至想问问他基本功的事。他虽然不知道,但他现在带领队友们就实际上在给对方解释了。
主攻的基本功?
副攻的基本功?
自由人的基本功?
以及他这个接应的基本功?
扣、传、发、拦,加接球,这不就是基本功吗?
当然,位置不同,战术不同,因为精力关系,侧重是难免的。
但如果真的要给每一个位置定一种基本功的话。
那么,在林幕的理解里,你首先先要明确你位置的核心定义。
他是接应,从卢林给他训练后不久,就换成了这个位置。
大概,全能就是接应的第一标签。
其实,无论是教练们如何想,他们在选择某位球员成为接应时,其本身就是看到了该球员,在本质上有全能的潜质,这似乎也是接应所必备的了。
差别只在于,这份潜质有多高罢了。所以,这一点似乎也是接应的根本。
剖开现象看本质,全能其实也是贯穿着整个接应位置。
所以,在他的训练,以及对训练的理解中,他始终很清醒的知道一点。
接应这个位置的核心意识是什么?哪怕你是被定为整个球队核心的人,你同样不能把位置本身的核心丢了。
接和应,以及贯穿始终的全能。
你不能接球,不能接二传转渡,何谈接。
不能配合,不能应和二传甚至其他攻手的配合需要,又何谈应。
同样,你还必须要承担起辅助甚至调度整个攻防,串联其中的责任。
如果,真的要给接应找个基本功定义的话,那只能是这个。
因为太配合,太接和应了,是不是就真的成了只能辅助的人?
这还是取决于你个人,跟位置本身的基本功定义并不相悖。
你全精全能了,你自然就可以从全辅助的位置上得到升华,甚至,你凭你的表现,能进一步堆高队伍的技战术上限,那你就是队伍真正意义上的核心。
林幕的表现,以及他现在所在蓬蠡队的情况,就是最真实的解释案例。
每种都练,都练好,练精,总会没错。
样样都精,你自然可以任意在比赛中,在不同的小战术组合中发挥出该有的作用,在不同情况时,都能挥洒自如。
同时,只要教练愿意给你位置给你发挥的空间,你甚至能引领球员和战术,自然就能表现出你该有的光彩。比起一般位置上,更沉淀,也更耀眼。
不过,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全来,可能大概情况下,绝大多数人都会变成全会全不能。
这时候,有人就会侧重某一方面进化,进化来进化去的,就出现了袁志这种纯以进攻为主的接应。
比赛的表现,其实也不错,比一般的接应看起来甚至更高光。
但要让林幕真个给个评价,他大概会告诉对方,哥们,你走偏了!
你连位置本身的意志都丢了,那你还称什么接应?只打强势,打强攻,打进攻箭头,那你又何必要选择接应?
副攻和主攻不好吗?
等待发球的前几秒。
双方严阵以待,或者还各怀心事。
随着一声哨响,有心事的也瞬间收了回来。
然后,只见袁志抛球助跑,在空中舒展身体,而后倏地紧绷,像是一张蓄势待发的弓射出锋利的一箭。
看起来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般。
“哔!
击球,球走,袁志的心里可能有各种想法,但执行起自己的决定时,依然挺坚定,他看着林幕的站位,毅然的选择了打林幕的身后。
只是,跟着球的运行,林幕紧退一步后,身体侧后准备伸手时,最终身体是出去,可手确实迟迟没伸出去。
然后就是裁判的一声哨响。
与哨声几乎同步的是,司线裁判,他的身体依然是微躬着的,而手中的小旗,坚定的举了起来。
左手端正直立,右手虚按旗端。
清晰明确的表明,发球出界!
25:18.
双方第二局比赛的最后一个球,在彼此都严阵以待,凝神戒备之间,却由袁志的一个发球出界而草草的结束了。
球员短暂离场。
林幕带着队友们轻快的向球队区走去。
两边人从球场出口同时出来时,林幕蓦地回头。
盯视的眼神,距离稍近一些,林幕就能感受的格外敏锐。
循着感觉,只看到,滨城四中的球员们那边。只是,此刻,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看他们这边。
林幕心里暗自一笑,微微摇了摇头。
没人在看他们,但,他相信自己的感觉,对方看他又收回眼神,或许还有私下讨论啥的,应该是确定的。
不过,林幕也不在意,他也没打算分析下对方对他的说法是好是坏。
打他们自己的,按他们自己的意识,打他们自己的比赛就行。
两队总比分已经2:0,比赛顺利,波折有,但波折其实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,这让林幕对于这场比赛比较满意。
既能不输球,还能打出他们的意图,也避免了跟学校跟带队来的领队,甚至避免和李教练造成隔阂,一切都挺好。
他毕竟有些记忆存在,不是单纯的少年,甚至没有卢林那么一头铁的执着,他理智的很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