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来说,铁从铁炉里加热之后,在铁砧上打成薄片,正着打,反着打,各种薄片,等铁变凉了准备加热的时候,把铁片再打成紧致的一坨,尽可能减少炭的渗入。
那反过来,若是熟铁渗炭步骤,则尽可能加热时摊薄加热,在空气中锻打时往团状的打,尽可能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面积。
这一进一退,便是效率,便是质量。
关羽打铁打到了一半,他停下了,让李孟羲过来看,铁是不是成钢了。
李孟羲哪里能看出来是不是钢,要是熟铁他还能分辨出来,熟铁很软,徒手能捏变形。
而铁墩上的铁片拿锤子轻轻敲几下,叮叮轻响,根本不软。
“可能是钢,也可能还是生铁,某不晓得。”李孟羲答到。
说来,铁的含碳量有无比较清晰直观容易量化方法来判断呢,经验丰富的铁匠们能根据铁片敲击的声音来判断铁的质量,但凭借声音判断,太依靠经验。
至于有人能舔一口尝出来,这就更难学了。
想来想去,李孟羲想到,颜色,炭本身是黑色,所以含炭越高的铁炭热越重,颜色越深,颜色极其直观。
或可以先打造一百根钢条,然后从中挑选出质量最顶尖的一根作为比色卡,这样,每打造出一块铁,就拿钢条去对比颜色,颜色越接近,说明质量越顶级。
此是李孟羲想到自己能掌握的唯一一种判断钢铁质量的方法,而像听声辩铁法之类,没有十来年打铁经验根本掌握不了。
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:(www.53zw.net)汉末第一兵法家五三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